1、朝用古文怎么说
旦、晓、朝、旭、夙一、旦拼音:dàn
释义:
【资料图】
1、早晨:旦暮。通宵达旦。枕戈待旦。
2、表示某一天,亦指农历的初一日:旦望(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)。元旦。
3、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:老旦。花旦。
4、纤度单位,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,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。
二、晓拼音:xiǎo
释义:
1、天明:晓市。拂晓。破晓。报晓。
2、知道,懂得:晓畅。晓得。分晓。
3、使人知道清楚:晓示。晓谕。
三、朝拼音:zhāo
释义:
1、早晨:朝阳。朝晖。朝暮。朝霞。朝气。朝思暮想。朝令夕改。朝秦暮楚(喻反复无常)。
2、日,天:今朝。明朝。
四、旭xu
释义:
1、光明,早晨太阳才出来的样子:旭日东升。朝(zhāo )旭。
2、姓。
五、夙拼音:sù
释义:
1、早:夙夜。夙兴(xīng )夜寐。
2、素有的,旧有的:夙日。夙怨。夙愿。夙志。夙敌。夙诺。夙嫌。
2、朝着用古文怎么说
这个句子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。介词“向”的宾语提前到了它的宾语“东”的前面。
正常语序应该是:向东坐。
这个句子出自司马迁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《鸿门宴》:项羽项伯动向坐,亚父南向坐,沛公北向坐,张良西向侍。
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:项羽项伯面向东坐,亚父范增面向南坐,沛公面向北坐,张良面向西作陪。
文言文中其中宾语前置中包括介词的宾语前置。
3、期年不听朝古文翻译
原文: 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凡五等。天子之田方千里,公侯田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。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子,附于诸侯曰附庸。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,天子之卿视伯,天子之大夫视子男,天子之元士视附庸。译文: 天子为臣子制定俸禄和爵位。按照爵位可以分为以下五等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。诸侯为其臣下制定的爵位可以分为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五等。天子的禄田是一千里见方,公、侯的禄田是百里见方,伯则七十里见方,子、男是五十里见方。禄田没有五十里的小诸侯不需要朝见天子,他属于较大的诸侯管辖,叫作附庸。天子三公的禄田数量比照公侯,天子的卿的禄田比照伯,天子的大夫的禄田比照子男,天子的上士的禄田比照附庸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凡四海之内九州,州方千里。州,建百里之国三十,七十里之国六十,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,凡二百一十国;名山大泽不以封,其余以为附庸间田。八州,州二百一十国。天子之县内,方百里之国九,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,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,凡九十三国;名山大泽不以朌,其余以禄士,以为间田。凡九州,千七百七十三国。天子之元士、诸侯之附庸不与。
译文: 四海之内共有九个州。每周的大小都有千里见方。每个州内分封三十个大诸侯国,七十里见方六十个中等诸侯国,五十里见方一百二十个小国,一共有二百一十个诸侯国。每州内的名山大泽不用来分封。分封剩下的土地天子留着赏赐用或者作为附庸。这是畿外的八州,每州有二百一十个诸侯国。还有一州是天子直接管辖的王畿,其中分配给公卿大夫的国土,方百里者九国,方七十里者二十一国,方五十里者六十三国,总共九十三国。在这九十三国之内,如有名山大川,也不用来分配。将剩余的土地进行分配,用作士人的禄田或者作为赏赐之用。九个州共计国家有一千七百七十三,而天子的元士、诸侯的附庸尚未计算在内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,监于方伯之国,国三人。天子之县内诸侯,禄也;外诸侯,嗣也。制:三公,一命卷;若有加,则赐也,不过九命。次国之君,不过七命;小国之君,不过五命。大国之卿,不过三命;下卿再命,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。
译文: 天子任命他的大夫当三监,让大夫作为代表前往监察每州的方伯,每一州派三个大夫去。王畿内分配给公卿的土地,那是一种禄田,活着的时候可以任意享用,但是死后必须归还。王畿以外分封给各诸侯的土地是可以实行世袭制的。命服的规定:天子的三公本已八命,再加一命成九命,就可以穿衮衣了。如果有增加的话称为赐,因为人臣不可能超过九命。中等诸侯国的君王最多也就七命,其礼服七章;小诸侯国的君王最多五命,其礼服五章;大诸侯国的卿最多三命,其礼服三章;下卿再命,其礼服二章;小国之卿与下大夫都是一命,其礼服一章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凡官民材,必先论之。论辨然后使之,任事然后爵之,位定然后禄之。爵人于朝,与士共之。刑人于市,与众弃之。是故公家不畜刑人,大夫弗养,士遇之涂弗与言也;屏之四方,唯其所之,不及以政,亦弗故生也。诸侯之于天子也,比年一小聘,三年一大聘,五年一朝。
译文: 凡是在平民中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官,对于其德行一定要先进行考察。考察清楚了,然后才加以任用。如果胜任工作,之后再授予爵位,给予相应的俸禄。在朝廷上品评某人爵位时,让士也一道参加,这样才显得公正。将处决犯人的地方选在闹市,使得百姓都唾弃他,这样才大快人心。因此受过刑罚的人,君王是不加以任用的,大夫也不会将其收留,士与之相逢也不会理会他。将他们流放到偏远地区,无论他们走到哪里,国家不向他们征收赋税也不会分给他们土地,表示不想让他们活在人间。诸侯对于天子,每年要派大夫去聘问一次,每三年要派卿去聘问一次,每隔五年诸侯要上朝朝见天子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天子将出,类乎上帝,宜乎社,造乎祢。诸侯将出,宜乎社,造乎祢。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,考礼正刑一德,以尊于天子。天子赐诸侯乐,则以柷将之,赐伯、子、男乐,则以鼗将之。诸侯,赐弓矢然后征,赐钺然后杀,赐圭瓒然后为鬯。未赐圭瓒,则资鬯于天子。
译文: 天子外出巡守,要先举行告祭仪式,告祭于地和宗庙。诸侯外出,只告祭于地和宗庙。在正常情况下天子与各诸侯相见称为朝。诸侯在朝见天子时,可以订正刑法,考校礼乐,统一道德规范,凡是类似于这样的,都要听从天子的命令。天子赏赐公、侯乐悬,就以柷为代表物;赏赐伯、子、男乐悬,就以鼗为代表物。天子赐予诸侯弓矢之后,诸侯才有权力替天子讨伐其他诸侯,天子赐予钺之后,诸侯才有权力替天子诛杀诸侯;被天子赐予圭瓒以后,才有权力酿造鬯酒用于祭祀。如果未被赐予圭瓒,诸侯要用鬯酒,必取于天子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。小学在公官南之左,大学在郊。天子曰辟痈,诸侯曰頖官。天子将出征,类乎上帝,宜乎社,造乎祢,祃于所征之地。受命于祖,受成于学。出征,执有罪;反,释奠于学,以讯馘告。
译文: 天子命令诸侯办教育,诸侯才能设立学校。在王官的东南设立小学,在郊外设立大学。天子的大学称为辟雍,诸侯的大学称之宫。天子出征之前首先要告祭于天和宗庙。到达出征的地方,为了鼓舞士气要举行祭之礼。出征之前,在祖庙中接受征伐敌人的命令,在大学里接受事先拟好的战斗计划。出征,捉拿那些有罪者,班师回朝后,设酒馔祭祀先师先圣,向他们报告战果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天子、诸侯无事则岁三田:一为干豆,二为宾客,三为充君之庖。无事而不田,曰不敬;田不以礼,曰暴天物。天子不合围,诸侯不掩群。天子杀则下大绥,诸侯杀则下小绥,大夫杀则止佐车。佐车止,则百姓田猎。獭祭鱼,然后虞人入泽梁。豺祭兽,然后田猎。鸠化为鹰,然后设罻罗。草木零落,然后入山林。昆虫未蛰,不以火田,不麛,不卵,不杀胎,不殀夭,不覆巢。
译文: 天子、诸侯在没有战争和凶丧的情况下,每年有三次打猎的机会,其目的是,第一是为了祭祀的供品而准备的,第二次狩猎是为了宴请宾客,第二次狩猎是为了丰富天子、诸侯的膳食品种。在没有战争和凶丧也不田猎,就叫作不敬。田猎时没有按照规矩,肆意捕杀,就叫作作践天帝所生之物。田猎的规矩是:天子在狩猎是不能四面围捕,诸侯狩猎时不要将全部的猎物都杀光。将猎物射杀之后,天子放下指挥的大旗,诸侯放下小旗。大夫将猎物射杀之后,要下令立即停止追赶猎物的车辆。大夫的副车停止驱赶之后,百姓开始田猎。正月以后,虞人才可以进入川泽垒梁捕鱼。在秋冬之际才可以田猎。八月以后,才可以设网捕鸟。等到十月才可以进山伐木。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,是不可以焚烧田地的。不捕捉小兽,不取鸟卵,不杀怀胎的母兽,不杀刚出生的小兽,不捣毁鸟巢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天子社稷皆大牢,诸侯社稷皆少牢。大夫、士宗庙之祭,有田则祭,无田则荐。庶人春荐韭,夏荐麦,秋荐黍,冬荐稻。韭以卵,麦以鱼,黍以豚,稻以雁。祭天地之牛,角茧栗;宗庙之牛,角握;宾客之牛,角尺。诸侯无故不杀牛,大夫无故不杀羊,士无故不杀犬豕,庶人无故不食珍。庶羞不踰牲,燕衣不踰祭服,寝不踰庙。
译文: 天子都是用牛、羊、豕三牲来祭社神、谷神的,诸侯用羊、豕二牲来祭社神、谷神。大夫和士的宗庙之祭,有禄田的用祭礼,无禄田的用荐礼。平民祭祀祖先的荐新之礼是:春天荐韭菜,夏天荐麦子,秋天荐黍子,冬天荐稻子;韭菜配以鸡蛋,麦子配以鱼,黍子配以小猪,稻子配以鹅。祭祀天地所用的牛较小,牛角不过像蚕茧、栗子那般大小;祭祀宗庙用的牛就会大点儿,牛角长约四个手指;款待客人时所用的牛较大,牛角长约一尺。诸侯和大夫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是不可以杀牛、杀羊的,士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可以杀狗、猪的,平民没有特殊原因不吃时鲜物品。平时吃的饭菜,最好不要超过祭祀用的牲牢;日常穿的衣服,再好不能超过祭祀用的礼服;日常居住的堂屋,再好不能超过宗庙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古者公田,藉而不税;市,廛而不税;关,讥而不征;林、麓、川、泽,以时入而不禁。夫圭田无征。用民之力,岁不过三日。田里不粥,墓地不请。司空执度度地居民。山川沮泽,时四时。量地远近,兴事任力。凡使民:任老者之事,食壮者之食。凡居民材,必因天地寒暖燥湿,广谷大川异制。民生其间者异俗:刚柔轻重迟速异齐,五味异和,器械异制,衣服异宜。修其教,不易其俗;齐其政,不易其宜。
译文: 在古代,农户帮助耕种公田,私人就无须再缴纳税款;租用公家的商铺,就无须再缴纳营业税;水陆各个关口只盘查有没有违禁,进出关税并不征收;进入山林川泽采伐渔猎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就不会加以干涉。农夫耕种卿大夫的圭田也不抽税。让百姓成为免费的劳动力,一年当中不能超过三次。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允许随意出卖。公家分配的有族葬墓地,不准额外再要。司空负责用工具测量土地使人民居住。对于山川沼泽地带,要观察寒暖燥湿,并测量土地的远近,然后兴起工程,使用民力。凡使用民力:让他们担负老年人也能干的活,而供给壮年人的粮食。凡使民居住的城邑,一定要根据气候的寒暖燥湿,以及宽广的山谷或大河等地理条件,采取不同的建制。人民生活在其中有不同的习俗:刚强、柔弱、轻捷、滞重、迟缓、迅疾等性情不同,口味不一致,器械规格不一样,衣服也各自适宜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。应当注重对他们进行礼义方面的教育,不需要改变风俗;同时应当注重统一政令,不必改变其习惯。 详细翻译
原文: 中国、戎夷,五方之民,皆有性也,不可推移。东方曰夷,被发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南方曰蛮,雕题交趾,有不火食者矣。西方曰戎,被发衣皮,有不粒食者矣。北方曰狄,衣羽毛穴居,有不粒食者矣。中国、夷、蛮、戎、狄,皆有安居、和味、宜服、利用、备器,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嗜欲不同。达其志,通其欲:东方曰寄,南方曰象,西方曰狄鞮,北方曰译。
译文: 中原与四方少数民族以及五方之民,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,不可以相互转换。住在东方的民族称为夷,他们习惯在身上刺花纹,剃光头发,有的人还不吃熟食。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蛮,在他们的额间刺着花纹,走路时两脚的脚趾相向,有的人也不吃熟食。在西方的少数民族叫戎,他们散着头发,身穿用兽皮做的衣服,不吃五谷杂粮只吃禽兽的肉。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叫狄,以禽兽的羽毛为衣,住在洞中也不吃五谷杂粮只吃禽兽的肉。尽管中原、夷人、蛮人、戎人、狄人这五方人民的生活习惯不一样,但是都各自觉得有舒适的住所、好吃的口味、合适的衣服、自己认为便利的工具、自己认为完备的器物。五方的人民,尽管语言不同,爱好也不一样,但是当他们要表达他们的思想时,有一种懂得双方语言的人可以帮忙。这种人,在东方称为寄,南方称为象,西方称为狄鞮,北方称为译。 详细翻译
原文:凡居民,量地以制邑,度地以居民。地、邑、民居,必参相得也。无旷土,无游民,食节事时,民咸安其居,乐事劝功,尊君亲上,然后兴学。
译文:只要是安置民众,修建城邑的多是按照土地的广狭来确定的,按照土地的广狭来决定安置多少民众,要使土地广狭、城邑大小、被安置民众三者比例得当。这样的话就没有多余的土地,没有失业的百姓,食饮节俭,各项工作都能够有条有理地进行,百姓都安居乐业,积极向上,尊敬君王,爱戴官长,然后可以兴办学校。 详细翻译
原文:乐正崇四术,立四教,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。春、秋教以礼乐,冬、夏教以诗书。王大子、王子、群后之大子、卿大夫元士之嫡子、国之俊选,皆造焉。凡入学以齿。将出学,小胥、大胥、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。大乐正以告于王。王命三公、九卿、大夫、元士皆入学。不变,王亲视学。不变,王三日不举,屏之远方。西方曰棘,东方曰寄,终身不齿。
译文:乐正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四门必修课,每门必修课都设有相应的老师,用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四种教材来培养人才,这也是沿用先王的传统。春秋二季教授《礼》《乐》,冬夏二季教授《诗》《书》。国王的太子和庶子、诸侯的太子、卿大夫、元士的嫡子,国家的俊士和选士,都被送到大学学习。入学以后无论是哪个学生,大家只按照年龄的大小来排序,不论尊卑。大学将要毕业时,小胥将不听教导的大学生汇报给大胥,大胥汇报给小乐正,小乐正汇报给大乐正,大乐正汇报给天子。于是天子选个吉日,下令三公、九卿、大夫、元士齐集大学,演习有关礼仪以感化不听教导者。这样做了还不改,天子就会亲自来到学校视察。这样做了还不改,首先天子自责一番,三天的饭食中不能有肉,并且吃饭的时候不演奏乐器,后将屡次不改的人放逐到偏远的地方,西部远方叫棘,东部远方叫寄,终身不予录用。